把全球醫療資源引入蓉城!中日肝膽胰腫瘤外科前沿治療座談會在成都舉行
6月28日,中日肝膽胰腫瘤外科前沿治療座談會在成都W酒店舉辦。此次活動由國際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主辦,邀請到來自日本順天堂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肝膽胰外科專家,共同面向西南地區患者和家屬,分享國際前沿的腫瘤外科治療理念與實踐經驗。
據了解,肝膽胰腫瘤是我國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類別之一,發病隱匿、診斷困難、治療復雜,患者生存挑戰極大。其中,胰腺癌更是有“癌王”之稱,一度令人聞之色變。
“我們希望通過國內外頂尖醫學專家的分享和對話,讓更多國內患者看見希望。”盛諾一家副總經理兼國際項目開發總監趙建勇表示。本次活動正值盛諾一家成都子公司成立一周年,也是踐行一年前對成都患者做出的承諾——把全球優質醫療資源引入蓉城。
盛諾一家副總經理兼國際項目開發總監:趙建勇
“即便是最初被判定為無法手術的肝轉移癌,通過規范評估和個體化治療,仍有治愈的可能。”在現場,日本順天堂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教授齋浦明夫分享了該院2014-2021年收治的892例結直腸癌肝轉移病例,其中122例被認為初始不可切除,但最終有50%(61例)成功實施手術,顯著延長生存期。
他強調,精準手術的基礎在于術前影像分析、臨床判斷和團隊協作,而不是單一技術。“手術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從評估、決策到術后恢復的完整過程。”
此外,他還分享了機器人輔助手術在順天堂醫院的臨床應用情況,目前該院已部署5臺機器人系統,在肝癌、胰腺癌等手術中廣泛應用,助力患者更快康復。“機器人手術不僅減少術中失血,更能降低術后恢復時間,減少并發癥。”齋浦明夫說。
日本順天堂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教授:齋浦明夫
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移植中心的謝坤林教授重點介紹了華西醫院在“精準肝切除”“肝移植術式優化”等方面的多項創新成果,包括“左肝肝癌分型”理論、“肝臟四扇門”微創切除策略等。
其中,“左肝肝癌分型”理論明確將左肝腫瘤分為五型,對應不同切除策略,可有效平衡“徹底清除病灶”與“保留功能肝”的臨床目標。“肝臟四扇門”則是指四個可行的血流控制路徑,提升了肝部手術的精準性,減少術中出血。
此外,他還提到,中國外科技術已逐步邁入規范化、數字化和多中心合作的新階段,越來越多成果被國際學術期刊采納,也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輸出海外培訓經驗,推動區域醫學共同進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移植中心副教授:謝坤林
隨著患者對醫療信息的獲取更加主動,精準就醫成為趨勢。但現實中,面對治療方案選擇、醫院醫生差異、術后恢復安排等問題,許多患者依然感到無所適從。
“這正是我們希望發揮連接作用的地方。”趙建勇表示。截至目前,他所在的盛諾一家已協助超過7000名重癥患者鏈接全球優質醫療資源,與包括MD安德森癌癥中心、梅奧診所、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皇家馬斯登醫院、癌研有明醫院等在內的數十家國際權威醫院建立了官方簽約合作關系。而成都作為西南區域醫療高地,未來也將成為盛諾一家開展遠程咨詢、國際轉診和跨境醫療服務的重要樞紐。
出席活動的中日專家一致認為,肝膽胰腫瘤的挑戰不僅在于疾病本身的復雜性,更在于治療路徑的多元選擇與精細化管理。此次在成都舉辦肝膽胰腫瘤外科前沿治療座談,不僅為患者帶來了更廣闊的醫學視角,也為本地醫療服務的持續升級注入了信心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