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齒科| 郭志娟醫生:不被定義,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
在多數人眼中,牙醫是一技傍身,很輕松,受人尊敬的好職業。但其實作為一名牙科醫生,痛并快樂才是牙醫生活的真實寫照!
喜歡一件事情或許很簡單,但堅持一份初心,卻需要極大的勇氣和信念,更需要有執著堅持和追求,盡心盡責為每一位患者服務。而看似簡單重復的工作,其更多樂趣來自責任感和熱情。身穿白大褂、頭戴防護面罩,這是很多人對牙科醫生的印象,處治牙齦炎、拔牙、補牙,到牙齒矯正等,從換上工作服開始,就進入一天的工作狀態了。牙科門診需要充沛的精力,忙碌時通常一天要馬不停蹄地接診十幾位患者,可謂是爭分奪秒了。
在別人眼中,郭醫生在工作上,不管對待什么患者,都是以微笑去對待,技藝精湛,富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同時,喜歡鉆研新技術,經常會受邀參加各種院內外的臨床學術研討會,時刻關注醫療領域內的新技術、新動態。唯有更好的“武裝”自己,才能患者帶來更好的技術。走下臨床,郭醫生是比較節儉的,自主獨立性很強,凡事都是親力親為,對任何事都有條不紊。
“如何才能給患者帶去更好的醫療體驗呢?”郭醫生總是在尋求答案中反復問自己。她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小朋友,而對于兒童群體來說,正畸因為涉及牙列、頜骨甚至是面型的發育,在郭醫生看來,對于孩子的錯合畸形,作為家長要有大局觀念,既不能耽誤最佳矯治時機,又不能操之過急。兒童頜骨與牙列的發育時間跨度較長,其很少在6~12歲的階段,讓孩子頻繁定期復診,而且也要全面評價其配合性。患者的檢查、診斷,制定矯正計劃,復診及整個治療過程,每一步都很關鍵。
因此,郭醫生也說:通常小朋友的牙齒矯治要講究三點,天時(生長發育階段)、地利(牙齒萌出條件)、人和(孩子配合度),對于大多數錯合畸形的情況,12歲左右的恒牙列是矯治的關鍵時機。牙齒矯正不能拔苗助長,我們必須尊重其生理規律,操之過急必然是不行的。除此之外,雖然郭醫生總說,正畸要趁早,但也說了成年人并不是就不適合矯正,矯正最好的時期是青少年,第二好的時期是當下。雖然成年人已沒有生長發育的潛力了,但牙齒是可以移動的,只
不過小朋友的新陳代謝比較快,牙齒移動速度也比較快,成年人相對較慢而已,成年人矯正是大有人在的。
【不被定義 都是天使】之前郭醫生接診過的一位小男孩,他有明顯的口呼吸伴骨性上頜前突,下巴后縮的情況。在出現這種情況后,原本自信開朗的他,由于害怕其他小朋友的嘲笑變成了不愛說話的小受氣包,這可愁壞了他的爸爸媽媽,后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郭醫生,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通過檢查,郭醫生從孩子的側顏看到:因為口呼吸、舌吞咽帶來了骨性上頜前突現象。上嘴唇突出、下巴頦部位置后縮、上鼻基底點到頦點的側面呈現一種“小鳥嘴”的形狀等。
回顧剛接觸時期,焦慮、不安、抗拒,相信這是很多小朋友初次看牙時候都有的狀態,后在郭醫生的耐心安撫引導下,小男孩慢慢配合,最終歷時一年多,完成了整個矯正流程。好看的側顏,唇珠微翹,下巴頦部也有了好看的輪廓,變成一個妥妥的陽光帥氣男孩。此時的他笑起來已經沒有了當初的不自然,原本也因牙齒問題略微內向的他,如今也敢于像從前一樣大大方方地面對同學了。因為付出,所以收獲。
【沒有局限 出彩青春】
14 歲的中學生,牙列中度擁擠,咬合關系不佳,但是因有過敏性鼻炎導致口呼吸,以及現側貌微突,家長是比較焦慮的,但也不大想拔牙矯正。郭醫生考慮到孩子的發育期情況,經過交流,計劃讓小朋友通過兩個周期的矯正來找回自信,展現青春之美。首先第一個半年的周期,用擺式矯治器矯治,其次用陶瓷自鎖矯正,利用一期獲得的間隙,調整咬合關系。在利用年齡的優勢下采用雙期矯正,避免拔正畸牙,保持了完整牙列,重現青春的最美笑容。
在郭醫生看來,兒童矯正的優勢有很多,無論多么擁擠,他們的牙齦及牙槽骨都是能被改建到適合的程度生長。小朋友的很多牙齒問題是需要專業的技術才能發現的,同時還需結合孩子牙列與頜骨的生長發育階段,后給予最佳的治療建議。因而,對小朋友口腔健康這一塊,最明智的選擇是讓孩子養成認真刷牙且定期檢查牙齒的好習慣,才能從專業角度把握最佳的矯治時機,及時進行早期治療,阻斷其畸形發展。
醫患本身的關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如果病人不信任醫生,那即使醫生的技術再好也無法發揮自身的水平。對小孩、中年人、老人,郭醫生都有著一套自己的交流方式,當然她也相信,這些小朋友長大后,一定會無比感謝父母當初帶自己來矯牙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