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資訊網科普:對商協會的八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目前,人們對商協會的了解,其實存在很多的誤區,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8點:
誤區一:商協會門檻很低,可以輕易注冊,什么人都可以參加。國家雖然鼓勵成立商協會組織,但商協會注冊是有一定門檻的,不是誰想注冊就能注冊。絕大多數商協會都是在政府監管下成立的,企業加入必須有基本的條件和遵循一定的流程。
誤區二:商協會里全是一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商協會里不全是商人,還有社會企業家、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公益慈善者、商會顧問等熱心商會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商會的責任和使命是引導會員規范自律,誠信經營,互助互利互惠。也就是說,商會不全姓“商”,還有詩和遠方。
誤區三:商協會職務都是用錢來買的,誰都不服誰,人多話雜難成事。其實,不是你有錢,就可以獲得任何職務。諸如:會長、執行會長、常務副會長、監事長、秘書長、執行秘書長等關鍵職務和核心成員,都有一套標準流程,需要民主推薦、組織考察、會內選舉、集體招聘等等。至于數量比較多的副會長、理事等職務,也會根據參會時間、履行義務而自我更新和淘汰。
誤區四:商協會沒有地位和話語權,知名企業和商界領袖極少。商協會存在著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但應該看到有不少的商協會也隨著經濟貢獻、社會影響和會員質量而“有為有位”,不少商協會會員在各級人大、政協、工商聯、青聯、民主黨派中等兼任職務,會員企業自身發展也與商會知名度,相得益彰。
誤區五:商協會是個自我封閉的小圈子,外人進不來。在商協會數量極少,具有地域或行業壟斷的情況下,商協會容易產生一家發聲,“選擇性、排他性”發展會員,形成“私人俱樂部、特定朋友圈”。隨著商協會數量、層級、功能不斷增多,企業選擇“社團”越來越豐富,商會與商會間,商會與行業協會間,商會與其它社團組織間“競爭”加劇,在這種形勢下,誰再自我封閉,則會人氣冷落失去活力,面臨著淘汰出局的可能。
誤區六:商協會的最大受益者是會長。一個商協會的會長未必是商會的最大受益,但一定是商協會的最大付出者,這里的付出是指: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多數情況下,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會長更多的利益來自精神層面,主要是社會地位、榮譽、名聲和影響力。
誤區七:商協會只會錦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炭。其實一個成熟的商協會,主要靠為會員“雪中送炭”式服務,才能走得更遠更長久。商會不僅為會員企業解決“金融、法律、健康、教育”等普通性和共性的問題,同時還要幫助會員企業家解決“急事、難事”等差異性、個性化問題。
誤區八:商協會是資本和權力共謀的平臺。現實中,商協會均進行了“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二是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實現了由政府一元化管理向社會多元化管理的轉變,是社會管理領域的一場改革。
掃碼添加微信
聯系人:康經理 電話:18939227139
QQ:53937675 郵箱:53937675@qq.com